关权,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曾任东京都立大学经济学部助教、一桥大学商学部副教授。
研究方向:
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日本经济、中国经济。
科研成果:
论文:中国经济(部分)
1. “1910年代中国工业生产额的估计:《农商统计表》的评价和修正”Discussion Paper No.D99-16(一桥大学经济研究所),1998年
2. “中国地区间工资差距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经济与经济学》(东京都立大学)第86期,1998年3月(第二作者,与村上直树合作)
3. “中国矿业生产额的估计:1912-49年”Discussion Paper No.D99-7(一桥大学经济研究所),1999年(与牧野文夫合作)
4. “Industrial Output Estimates in Republican China”, Discussion Paper No.D99-14(日本一桥大学经济研究所),1999年(第二作者,与久保亨、牧野文夫合作)
5. “中国自行车工业的非均衡发展”《一桥论丛》(一桥大学)第123卷第5期,2000年5月
6. “中国自行车工业的发展与技术创新”《一桥论丛》(一桥大学)第124卷第5期,2000年11月
7. “劳动条件是不是决定职务意识的主要原因?”(日本)《大原社会问题研究所杂志》No.507,2001年2月(第二作者,与清川雪彦、高田诚合作)
8. “中国的企业内教育:以自行车工业为例”《一桥论丛》(一桥大学)第126卷第5期,2001年11月
9. “伪满洲国的工业生产:根据《工厂统计表》的一个估计”《东京经济大学会志:经济学》No.245,2005年
10. “ 外资带来了什么?外资的作用”南亮进、牧野文夫编《中国经济入门(第二版)》(关权译审)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5月
11. “白领阶层的职务意识及其决定的主要原因”《经济学:季刊》(北京大学)第5卷第3期,2006年4月(与清川雪彦、高田诚合作)
12. “战前中国矿业生产的发展”《东京学艺大学纪要:人文社会科学系2》第58集、2007年1月(与牧野文夫合作)
论文:日本经济
1. “战前期的产业发展与技术革新”《技术与文明》(日本:产业技术史学会)第9卷第2期,1995年1月
2. “战前自行车工业的发展与技术吸收”《社会经济史学》(日本:社会经济史学会)第62卷第5期,1997年1月
3. “制造业中传统行业与近代行业的结构变化”《经济与经济学》(东京都立大学)第82期,1997年2月
4. “动力革命的地区性”《经济与经济学》(东京都立大学)第84期,1997年7月
5. “传统行业技术改良的意义与局限:以人力车行业为例”《经济与经济学》(东京都立大学)第88期,1998年7月
6. “战前的技术创新与发明家”《经济研究》(一桥大学)第51卷第3期,2000年7月
7. “Innovation and Market structure in Prewar Japan”Hitotsubashi Journal of Commerce and Management,Vol.35,No.1,2000.10
8. “战前汽车工业的技术发展”《一桥论丛》(一桥大学)第125卷第5期,2001年5月
9. “近代日本的技术发展:课题与展望”《商学研究》(一桥大学)第42期,2001年9月
10.“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atent System in Prewar Japan”Hitotsubashi Journal of Commerce and Management,Vol.36,No.1,2001.10
11.“日本贸易依存度之谜”《日本学论坛》(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3-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外贸经济、国际经济》2006年第2期)
论文:世界经济和政治
1. “吉田茂军备思想初探”《外国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1988年第4期。(完成,文字6747字)
2.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杨栋梁、郑蔚编《东亚一体化的进展及其区域合作的路径》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
3. “关于中日贸易结构问题的思考”《东北亚学刊》(与王汉儒合作)2007年第4期
4. “关于贸易依存度的一个研究”《开放经济评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第1期、2008年11月(与孔舰合作)
5. “战后美国经济周期演化的经济学分析”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六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12月(与王汉儒合作)
6. “中国依然需要韬光养晦”《学术前沿》2012年第10期
7. “中国崛起需要过‘日本关’”《学术前沿》2013年第22期
8. “经济起飞的周期、等级与后发优势”《学术前沿》2013年第29期
9. “1930年代中日工业比较研究”《开放经济评论》2015年第1期
考察报告和报刊采访:
1. “林都行——伊春市考察报告”(完成,文字4849字)
2. “中国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与日本的比较”《中国企业报》2006年9月19日(完成,文字5618字)
3. “对日本出口需要创新支撑”《中国企业报》2011年3月29日(完成,文字3196字)
4. “日本大企业模式借鉴:市场化全球化”《中国企业报》2012年5月8日(完成,文字3953字)
5. “中日关系如何影响中日企业转型”《中国企业报》2012年10月23日(完成,文字3943字)
7. “安倍经济学”能走多远?“Beijing Review”2014.3
个人专著:
1. 《近代日本的技术创新:专利与经济发展》(日本)风行社,2003年3月
2. 《近代中国的工业发展:与日本比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即出)
编写教材:
1. 《中国经济入门(第3版)》日本评论社,2012年(参加编写)
2. 《发展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个人翻译:
1. 《中国的经济发展》(日本:南亮进著)经济管理出版社,1991年
2. 《日本的经济发展(第2版)》(日本:南亮进著)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年
3. 《经济发展的转折点:日本的经验》(日本:南亮进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4. 《中国的教育与经济发展》(日本:南亮进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校译:
《中国经济入门(第2版)》(日本:南亮进、牧野文夫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