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旗帜动态> 培训动态 >余淼杰教授参加国发院“党委书记讲党课”暨新生思政教育第一课

余淼杰教授参加国发院“党委书记讲党课”暨新生思政教育第一课

  时间: 2020-09-26      1043     分享:

9月21号上午,国发院党委书记余淼杰教授出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讲党课”暨新生思政教育第一课,余淼杰教授以学术讲政治,用研究讲党课,为国发院全体本研新生带来了主题为“中国经济双循环:在中美大变局中开新局”的报告。活动由党委组织员、本研办公室主任蒋少翔主持。



余淼杰.jpeg


主题报告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介绍中国经济双循环的背景以及在中美大变局下面临的新挑战;

第二部分是中国经济发展双循环的优势;

第三部分是如何落地实现中国经济“双循环”。

余淼杰介绍了双循环的背景。在年中的政治局工作会议中,党中央明确指出此时我们正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余淼杰认为要从三个角度来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分别是中美摩擦全面升级、多边经贸合作停滞和全球价值链面临破裂。而百年一遇的疫情又为这大变局添加新挑战,余淼杰引用了IMF对全球各国实际GDP的预测,表示今年的世界经济毫无疑问会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而其中发达经济体受到的负面影响、负面冲击更为明显。

关于中美摩擦全面升级的理解,余淼杰指出,中美摩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中美贸易摩擦,目前已经涉及到投资、金融、科技、外交等各个领域。他认为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达成后,中美经贸方面已实现初步合作,本年来,中国本可以以疫情这个不可抗力因素为由暂停执行中美贸易协议,但中国始终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胸怀和格局大力推进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的落实,中方的努力也得到了美国各界的认可。在当前中美复杂的关系下,中美贸易实际上已成为阻止中美关系不断恶化的刹车器。

关于多边经贸合作停滞的问题,余淼杰指出,尽管目前逆全球化势力抬头,WTO近乎瘫痪,以美国为首的贸易单边主义盛行,但全球化并没有终结,只是表现为新的形态。他指出经济全球化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生产的地区化和贸易的全球化。目前虽然多边经贸合作停滞,但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并没有改变,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缓,目前的全球形势是多边合作让位于区域经济合作。

对于全球价值链面临破裂的问题,目前涌现出了外资中国撤资论、产业转移论,但这是否代表未来的方向,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

在第二部分,余淼杰介绍了中国发展双循环的优势。中国具有规模巨大的市场优势、全产业链优势、地区产业集聚优势和交易成本优势。目前,廉价劳动力已经逐渐不再是中国的比较优势,巨大的市场才是中国未来十年发展的优势所在。目前全球只有中国可以生产数额巨大的各种产品并实现全产业链,同时,中国存在产业集聚的现象,有利于专业化分工。

所以,外资撤离中国不符合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要求,必然不可能成为趋势。如果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欧美转移,劳动力成本会过高;如果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转移,东南亚的劳动力市场无法容纳中国整个庞大的产业链,会引起东南亚劳动力价格迅速上涨;向非洲转移,则缺乏上下游配套的全产业链。余淼杰通过分析中国市场的优势及世界其他市场的具体情况,对外资中国撤资论和产业转移论提出质疑。

在第三部分,余淼杰介绍了如何做好中国经济“双循环”。他指出搞活中国经济内循环重在“对内开放”,要以中性竞争原则推进要素市场化,以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贸易自由化,以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提升居民消费,以发展“两新一重”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三化融合。其中余淼杰重点讲解了以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提升居民消费,目标是提升内需,扩大消费。扩大消费有两个方法,一个是持久性收入上升,即可支配收入上升,如降税减费。另一个是要通过稳健货币政策扶植小微企业,从而扩大消费。


余淼杰1.jpeg


余淼杰对于中美关系提出了两点预测。第一点关于人民币走势,余淼杰指出,长期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是升值的;“长期竞争、有限合作、力求共存”,这是余淼杰对目前及未来中美关系的总结。

余淼杰总结到,疫情重袭下,中国经济已在回暖,成为全球大国表现最好的国家。全球化结构与形态发生了变化,但基本方向与趋势没有改变。应对中美关系,我们应该保持战略定力,做好战略研判,中国仍处于战略机遇期,当前用“双循环”开好中国新发展格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指日可待。“没有最终的成功,也没有致命的失败,最可贵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鼓励大家无论遇到成功还是失败都要不懈努力,坚持前进,为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读书。(信息来源: 国家发展研究院



余淼杰: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是国际贸易学和中国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