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旗帜动态> 学术研究 >杨原:协调与承诺——理解国际冲突与合作

杨原:协调与承诺——理解国际冲突与合作

  时间: 2021-12-26      591     分享:

近日,由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生处和图书馆主办,研究生会承办的“国关书院讲坛”讲座在图书馆三层工具阅览室如期举行。第六期讲座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杨原副研究员为同学们作“协调与承诺:理解国际冲突与合作”为主题的专题讲座。

杨原副研究员以协调与承诺问题切入,通过一个个经典又充满趣味的博弈论案例向同学们介绍了协调与承诺问题在国际冲突与合作中的重要性。

首先,杨原副研究员用一个问题作为讲座开场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即为什么在国际关系中许多存在共同利益的情况下国家仍然不能达成合作?其背后的原因就在于协调问题和承诺问题。

其次,杨原副研究员对协调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即我的选择取决于对方的选择一旦对方选择确定,我的选择也就确定了,并且我没有动机改变我的选择,这样的问题就被称为协调性问题,比如国际航班航线、无线电频率的分配问题。杨原副研究员认为只要彼此能形成共同的预期,协调性合作就相对容易实现,进而提出形成共同的预期的三种路径,一是已有比较多的人选择了某一种行动;二是通过某种机制,沟通彼此的信息和意图,如国际制度;三是预先做出规定,如交通规则。接着杨原副研究员介绍了协调性合作的“路径依赖”效应,即在协调博弈情境下,一旦做出某种选择的人多到一定程度,那么做出这种选择的人会越来越多,而且仅靠某个人或少数人很难打破这种趋势,如世界上学习英语的人数不断增加、微信和QQ等主流通讯软件的垄断地位。第三,杨原副研究员就承诺问题展开讲解,承诺问题中的关键在于一方不相信另一方所作出的保证。承诺问题阻碍合作的经典案例便是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中双方有着同样的利益却无法达成合作。而要解决承诺问题,一是可以引入第三方权威来惩罚背叛行为,二是可以通过提高合作方对未来收益或声誉的重视程度来促使其作出相对理性的选择。

最后,杨原副研究员提出了协调问题和承诺问题的混合,即存在承诺问题的协调问题,一是存在遭遇背叛风险的协调问题,二是存在收益差异的协调问题。解决前者可以通过增加合作的收益、加强沟通强化信任以及信息透明化机制三种途径。而面对第二种情况下的混合问题,其关键在于威胁的可置信性,杨原副研究员提出可以通过把局势引向失控边缘以及自断退路来提高自己威胁的可置信性,从而迫使对方作出符合双方收益最大化的选择。


杨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清华大学法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