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旗帜动态> 学术研究 >香帅:2023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关键词

香帅:2023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关键词

  时间: 2023-01-28      812     分享:

我们常说,形势大于人。站在2023年的起点上,未来一两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走向是什么?这又会如何影响企业、家庭乃至我们每个个体?我们需要为此做出什么样的准备?

今天这篇文章,金融学者香帅,就从一个经济恢复期的关键词开始,聊一聊她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希望这些能够帮助你在制定企业或个人规划时,做出更完备的预案,也为你在前进中赢得更强的确定感。

今天我们要讲一个会影响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各个方面的词语:疤痕效应

1.疤痕效应,后疫情时代最重要的词

开始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最近一两年,中国人最流行干什么?

直接说答案吧,存钱。

跟你分享几个我亲身经历的微观小事:上海解封后,好几个陆家嘴的年轻金融白领告诉我,自己注销了信用卡,开始带饭到公司,为啥?封控期间先是看着公司裁员,回过头再看自己一堆BOSE耳机、迪奥香水,觉得很无聊也很惶恐,所以决定要省钱。

还有一个在上海著名软件基地做清洁的老阿姨,之前一个月能赚10000元左右。现在她说,公司封的封、倒的倒,还有的连外包的清洁也不要了。现在收入不到一半。问她怎么办,很淡定:“省呗”。

我给你看一组数据,中国人民银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2022年9月底,城镇居民存款增加13.21万亿,是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最高值。而2021年全年,居民存款增加的是9.9万亿。这意味着,今年前9个月,我们就比去年一整年多存了3.31万亿。

“多存了3.31万亿”背后是什么?是消费的下降。消费的下降意味着,旅游、电影、餐饮.....很多服务业几乎都挣扎在生死线上,这些行业的员工面临降薪、甚至出现失业,收入锐减,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又进一步受到影响。

2022年10月初,我跟一个做电商的朋友聊到这个数字。他当时就往椅子上一靠,说“今年双十一算是麻烦了”。接下来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2022年双十一的战报大家都没有过多宣传。官方数据显示,双十一高峰期间,全国处理的包裹数量,较去年同期下滑了10.6%。

这是个人家庭层面的“存钱”,其实企业也在“存钱”。

2022年8月,华为任老爷子的“寒气”论刷屏,其实就是一个风向标。

华为、腾讯、阿里、京东、百度、复星......你听过名字的大企业2022年都在干两件事:

1)从追求规模到追求利润;

2)现金流至上,储粮过冬。

一般来说,我们会用现金比率和现金持有比例来衡量一个企业的流动性。

所谓“现金比率”,就是公司的现金、股票、债券等高流动性资产和短期负债的比例,说白了就是企业是否会“还不起钱”;“现金持有比例”则是现金资产和总资产的比值。这两个指标值越大,意味企业短期的还债能力和变现能力越强。

我们团队做了点研究,发现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现金比率和现金持有比例,是过去16年以来的最高值。这意味着,企业的投资扩张欲望已经降到了最低。

640.png

注:2022年采用企业中期财报计算,其他年份均为年报数据


很多人会认为,这是疫情影响,疫情过了就好了。但实际上,重大事件过后,人类行为会发生长久的变化。

比如说,印尼经历过地震或海啸的人,之后三年做出冒险行为的可能性会比其他人群低41%。日本大地震后的五年时间内,震区居民会变得更加厌恶风险。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劳拉·维尔德坎普用“疤痕效应”来描述这种现象。做过母亲的人应该特别容易理解这件事。生孩子的痛苦虽然过去了,但留在身体上的疤痕却会伴随自己很长时间,阴雨天会疼、会痒,留在心里的种种阴霾也久久不散。

那为什么会有疤痕效应呢?四个字,预期改变。

每个人对未来的预期,都是自己历史经验的产物。比如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人,对任何大型机构的风吹草动,都会下意识反应,是不是“下一个雷曼兄弟”?

中国80后-00后这几代人都生活在经济快速向上发展的时期,繁荣和增长就是他们的历史经验。所以他们会认为,所谓的经济危机这些事离自己很遥远。但如果经历过一次重大的、长期的冲击,他们就会被现实“教育”,从而生长出新的历史经验,调整预期。

疫情三年,不是一个短期小冲击。它带来的疤痕效应,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我们的消费、投资、 劳动力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我们在对未来做预判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这一点。

2.消费、投资和劳动力市场的疤痕

有同学可能会问,这次的疤痕,愈合需要多久呢?

中国社科院世经所副所长张斌是最早研究国内疫情“疤痕效应”的学者。他用武汉和成都做了对比。

2020年疫情前,成都与武汉的发展条件最相似,而且这两个城市的相对经济增速具有长期稳定性,所以很容易做对比。然后他发现,在结束封城的一年半后,武汉社会零售总额的恢复程度仍然远远落后于成都,甚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21年4月,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比趋势值低25.3%。

换句话说,一年多之后,武汉还处在“病去如抽丝”的阶段。

如果武汉一个例子不足够说明问题,我们可以回到开始那张表格,2006—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现金比率与现金持有比例。

从这张表上,我们可以读出两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第一,以2008年为界限,中国企业在追求“变现能力”上有显著变化。2008年之前的现金比率远低于2008年之后,2008年到2012年的现金比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说明,在经济体高速增长的阶段,企业的第一目标是扩张,会把手头的资金尽量多地投入到项目中;当投资机会减少时,企业的账上则会留存更多现金,降低负债风险。2008到2012年是一个分水岭,在这之后,企业负债投资的冲动明显下降。

第二,大的负面冲击会使企业变得更保守谨慎。这种变化一般会持续数年,负面冲击越大,变化持续的时间越长。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企业的现金比率从2006年的0.57直线上升到2009年的1.03,直至2012年以后才开始下行。

同样的,2020年新冠疫情也引发了企业“深挖洞、广积粮”的热情,2019年现金比率在1.24左右,2022年已经上升到1.61。

这个上升趋势会持续多久?我个人的判断是,2023年不会是终点。

因为现金流为王,是企业在危机中学到的经验。比如,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前后,东亚八个国家企业的现金持有比例都快速提升。而且危机发生10年以后,企业的现金持有比例还高达危机前的两倍水平。

有同学会说,是不是东亚国家比较保守?不,东亚不是特例,全球很多国家都曾经历类似的“疤痕”。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储蓄率持续上升了10年,英国持续了6年,欧盟持续了4年。

英国金融学教授Aikman在研究了24个国家的历史数据后发现,从疤痕中恢复的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要慢得多,一次重大冲击的拖累时长可能是10年,而受影响的经济体在10年间的实际GDP增速可能累计下降4.25%。

为什么疤痕愈合这么难呢?两个原因:

第一,在经济严重衰退期间,全社会整体利润率大幅下降,会伤害一部分刚进入市场但未来有更大潜力的新企业,导致这部分企业被“错杀”,然后影响社会的创新速度。而且衰退的时间越长,对新企业的扼杀越彻底。

这次说实话不是“挤泡沫”的周期性衰退,所以政策面需要用足够的力度来刺激泡沫生成,改变预期,这样企业的进入和创新欲望才会扭转。

其实,一个信用社会是需要容忍“泡沫”的,因为繁荣和冗余一直是一体两面的事情。就像我一位银行家朋友说的,“只要碎过的沫比之前的泡大,社会就是在前进”。

所以,还是那句话,疤痕不是不能愈合,但是真的要看用的药是不是正确,用药的量是否足够,如果只靠自然愈合,那么所需要的时间可能不是一年半载。

第二个原因是劳动力问题。失业会影响一个社会的人力资本积累。美国劳动经济学教授Paul Oyer发现,在经济衰退期毕业的MBA学生,因为起点低,所以他的终生收入会比经济繁荣期进入职场的学生要低1000万到3500万元。

初始职场状态,会持续影响个体一生的收入和职业发展。疫情三届(或者更多届)的应届大学生,在未来可能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来愈合这个疤痕。

所以我的判断是,中国经济在2023—2024年可能会面临一个带疤的恢复期。这需要政策面对疤痕有清晰的认识,并且对症下药,来缩短这个恢复期。

相应的,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和家庭,我们在未来1-2年内要更适应环境变化,按照美国经济学家布伦那梅尔的话说,要从风险管理转向韧性管理。

所谓韧性就是在危机中做出响应和回弹的能力,也就是遭受冲击后,你能不能用动态方式进行恢复。

比如说疫情期间很多餐饮企业马上改外卖、卖预制菜、改线上直播卖货;比如说一些企业变革组织架构、拆小单元、让每个单元自负盈亏;还有的企业,用低成本去试验新模式等等。一句话,未来几年要边挖掩体边前进。

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在风和日丽的时代,我们的成功靠宏大愿景,在风狂浪急的时代,成功靠坚韧灵魂。希望我们都有坚韧灵魂。



香帅本名唐涯,知名金融学者,香帅数字金融工作室创始人原北京大学金融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香帅主要研究方向资产定价、宏观金融、行为金融学和数字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