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旗帜动态> 高端会议 >安筱鹏:探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路

安筱鹏:探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路

  时间: 2023-03-06      599     分享:

近日,在阿里研究院和钉钉联合主办的“中小企业数实融合研讨会”,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发表了主题为《探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路》的演讲。

安筱鹏副院长从国际和技术经济发展长周期两个不同的视角,深入分析了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模式。通过讲述不同国家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引出了中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上的痛点。他表示,面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的现状,钉钉平台+低代码的方式,正在开启一个新的时代---云原生的时代。平台+低代码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这种方式不是在原有技术上的小修小补,而是以划时代的解决方案,为中小企业身上数字化转型的三座大山找出了一条新路。他进一步提到,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不仅仅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也是未来中国创新的基础设施。同时,安筱鹏副院长提出,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找到一个能够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方法论。面向新需求、新场景和新角色,重新构建一套对数字化转型的概念体系的认知和解决方案。

“钉钉平台+低代码的方式,是对传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进行解构和重组的过程。”他认为,现在,基于平台+低代码的解决方案,可以补缺IT真空,帮助企业集成多个系统之间的应用,拆解传统业务架构模块并重新安装,最后可以重新构建一套数字化体系。传统企业和数字原生企业,都可以从浅到深地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

230302124414996103116.jpeg

速记全文: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发布之后,最重要的是很多中小企业感觉到这个文件对今天指导中小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具有非常强的引领性和指导性。我想从两个不同的视角去看今天我们讨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一个是从国际视角,另一个是从技术经济发展长周期的视角去看它是从什么样的维度和坐标系里面去看这件事情。

首先我想讲一个大家不太了解的事情,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世界难题,在中国的过去很长时间一直在讲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十年前这么讲,五年前这么讲,两年前还这么讲,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从全球来看也是一样的。

我记得2012年、2013年,当年大家讨论工业4.0,当时我们也跟德国能源部专门讨论过,后来也带了两三个团,基本上每年都去调研一次,跟他们去讨论工业4.0。十年之后,德国人怎么来看工业4.0取得的成绩呢?这个成绩不那么容易评价,但是有一个比较肯定的判断是:不是那么成功。跟当年的预期有巨大的落差和差距。

这种不成功体现在哪里呢?不成功最重要的标志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比较缓慢。

有很多德国研究机构,包括来自于联邦政府的研究机构也给出一些判断和结论,包括当年提出德国工业4.0的专家,他们在十年之后也给德国工业4.0给出一个判断,结论是不那么成功,跟预期有比较大的差距。德国经济能源部的部长说政策着力点让工业4.0技术在本国的中小企业实现全覆盖。实际上这个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另一方面德国也在反思,过去十年二十年没有培育孵化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中小企业,或者基于数字原生的中小企业。德国有个机构是一个研究机构研究了一个报告,叫工业4.0晴雨表,他说美国和中国公司在工业4.0的环境中使用数字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包括瑞士、奥地利。原因是什么呢?我觉得德国推动中小企业的原因跟中国中小企业的原因大部分原因是相通的,传统的理念和文化、数字化人才的缺失、数字技术供给能力以及中小企业的资本。

美国的领先优势在不断强化,在过去2017年美国科技公司的估值相当于欧洲所有上市公司的大概1/4,疫情之后已经超过了美国,过去十年间美国制造业的增速超过德国和日本,换句话说日本跟德国在制造业领域跟美国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同时美国传统企业在转型中有一批数字原生的中小企业在快速崛起。

德国、中国、美国在过去十年当讨论到新一代技术应用的时候,他们用了不同的话语体系,德国用的是工业4.0,美国人用的是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

美国人对智能制造有一个定义,所谓智能制造就是解决三个基本问题,一个是查一些定制化服务,更小的生产批量,第三是不可预知的变更。中央过去出的两化融合等文件,2016年的时候苗部长说,工业4.0跟中国两化融合,在核心理念、主要内容、具体做法方面,三个关健词叫殊途同归、如出一辙、异曲同工。

看今天中国的数字化转型,跟美国、德国有什么不同,这个不同点就在于改革开放40年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的独一无二的“四个大国优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概跟美国差不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被数字化那一部分的绝对值和它的规模全球最大。第四个是中国制造业GDP相当于美国、日本、德国之和。

今天数字化是把四个大国的优势用一条线穿插起来,使得四个大国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和倍增效应,三种效应的叠加使得中国在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烈,同时行业集中度不高的,像日化、美妆、服饰等已经走在全球前列。我们跟国际咨询公司BCG做了研究。我们有这么多优势,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三大大山,30年前、20年前、10年前、5年前一直存在,就是技术问题、理念问题等。这三个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客观来说没有好的解决方案。没有一种低成本、低门槛、高效率的解决方案。所以工信部提出了“小快轻准”,为什么“小快轻准”在这个文件里面提出来,而在很多年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文件里面没有?是因为今天有了一个新的技术架构和解决方案,为解决中小企业的三座大山创造了一个条件。

这样一个技术解决方案和这样一个条件模式,意味着新时代的开启,它是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基于云计算以及通过钉钉这样的平台,为中小企业数字化专心探索出一条新路,它是一个新时代,业界称之为云原生的时代。什么是云原生呢?

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认识这个图的,这是一个什么电器?加热面包机。我们看烤面包机和电源连接的地方是一个装灯泡的螺旋的,为什么会长成这个样子呢?为什么没有插座呢?是因为当年当人们发明电的时候,人们能够想到唯一的用途就是电灯,就是照明。当年人们还没有想到电可以做烤面包机,可以做电视电源等,所以他所有的电灯与基础设施连接的部分都是螺旋口的,当这样的基础设施出现的时候,新的家用电器的出现,他没有别的选择,只能造一个螺旋口的,这种东西毕竟不方便。后来有了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

如果不理解什么叫云原生,我们创造了一个词叫电原生,有了电才有了产品。未来当云计算出现的时候会有很多云原生的产品。后来有人说这东西不方便,怎么改呢?改成了下面安装灯泡,上面是插座,晃来晃去不方便,进一步演进到今天插座的形式。

我们看到技术在不断演进,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演进,今天到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就是从信息记录的时代,从ERP、IOT时代到了SaaS化应用,再演进到今天的平台+低代码的方式。它是云原生时代,核心能力的自我进化,这个不仅仅是今天钉钉在做这样的事情,西门子等都在围绕这个转型。

换句话说平台+低代码是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它不是在原有技术上的小修小补,只有这种划时代的解决方案才能够为中小企业身上数字化转型的三座大山找到一条路,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不仅仅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也是未来中国创新的一个基础设施。

背后的东西是基于云所构建的一套新的技术架构和解决方案,在支撑着这个社会向前进步。商业系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架构越来越难以支撑,今天只有基于云,基于中台的基础设施才能够支撑起数字化转型。

为什么在过去的五年十年二十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个问题解决不了呢?是因为我们的解决方案是沿着绿线在传统的架构上找答案、找方向、找路径。这个路径是找不到的。它必须找到一个能够与时代同步,同频共振,能够真正的支持到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新的架构和解决方案。

当年从事CIO的这些人,这些企业家们,当你认识到信息化的时候,这些人对于数字化的概念是被十年前二十年前国际咨询公司和跨国公司构建起来的一些概念。一堆概念武装起来构成了我们对这个时代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概念体系和认知。在我看来,这个东西是一张旧地图,应该有一张新大陆的新地图。

这个新地图是什么呢?大家在探索,这个地图一定是面向需求,面向场景,面向角色,重新构建一套解决方案。所以数字化转型的起点是重新构建我们对数字化转型的概念体系的认知。用我们实践的新的洞察重新构建这个时代,我们要重新构建一个概念体系。

再回到今天钉钉所探讨的模式和道路,基于平台+低代码,它对传统的数字化的解决方案是一次解构和重组的过程,这种解决方案给传统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的四个阶段,从浅入深,或者四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叫补缺IT真空,传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没有覆盖的部分它可以覆盖。第二种关系是多个系统之间,通过低代码的方式可以去集成,比如ERP、OA。第三种是把传统业务架构中间的一些模块拆解下来,用平台+低代码的方式安装上去,做了一些解构。第四种是重构,把原来系统全部干掉,基于平台+低代码,重新构建一套体系,所以是从浅入深,价值也是不断深化的过程。当然,这个进程可能会比较长,可能需要五年或者更长时间。我想说的是低代码+平台,看你怎么认识他的价值和能力。

钉钉已经构建了这样一个体系,基于这个平台上面有380万的行业和生态的开发者,开发了500万个SaaS应用,包括低代码的应用,3000多个API的接口等,已经形成了闭环,这种闭环就是钉钉平台、企业用户、生态开发者,基于需求反馈,相互促进,相互迭代构建的生态。它是有了一套新的技术架构和解决方案,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谢谢大家。

提问环节1:

媒体:我想问一下安老师,媒体专家讲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有三座大山或者四座大山,也有各种各样的路径。作为数字化服务商,怎么在这个过程中,协同效应最大化激发出来,怎么样更好的发挥自身作用。

安筱鹏:我的第一个判断,钉钉在探索中国数字化道路的两条路径,第一条路径是从甲方,中小企业的视角,平台+低代码+PaaS这套体系,怎么服务于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这条道路可能美国人没有找到,日本也没有,德国也没有,可能这个道路中国是独特的,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来观察。

第一个道路是从甲方来说,中小企业如何做,推动数字化转型,它的一个新的模式,这是第一个道路。第二个道路是从供给端来说,客观来说,在中国过去10年的时间,中国SaaS产业是被业界的投资人、从业者、乙方寄予了厚望,但是10年探索碰得头破血流,没有找到中国道路的成功发展模式。很多投资人在几年前对这个赛道寄予了极高的期望,但是让他们极度失望。他们觉得美国SaaS的道路可能是中国要走的道路。美国100-500亿美元的企业很多,他认为中国也能找到这样的企业,但是投资了很多钱打水漂了。背后可能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中国的企业软件的供给道路可能是独特的。美国的发展模式在中国并不一定完全适应。

这个模式和道路是什么呢?没有答案。但是,刚才我们讨论了低代码、APaaS、BPaaS、IPaaS等,这些探索事实上是在探索中国2B服务的新的道路和模式。尽管这些企业的规模也不大,但是你如果去看这些企业跟美国对比的时候,你会发现美国好像没有这样的业态,这种业态在中国是独特的,尽管这个业态在中国今天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是我看到了这种业态形成生态的基因。它是两个不同的道路和模式,钉钉都在探索。

在探索的过程中,最核心的是如何构建一个生态,客观来说今天如果仅仅是钉钉做这件事,它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它需要一个强大的ISV,而且是一个多元化的,它不是一种品类,是多种PaaS,有专业的,有企业内部的,是一个复杂的生态体系,不断演化、升级、进化,然后构建一个面向中小企业急查急用,随时可以使用的,低成本高效率的一种体系,这种生态的演进,我理解是问题的关键。而且我确信这种生态演进的模式,从全球来看一定是独特的。

提问环节2:

媒体:希望安老师从宏观角度做分析和解读一下,您看来中小企业在进行自己数据资产梳理的时候,他的数据数量、种类、质量有怎样的特点?

安筱鹏:我宏观的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数据治理是手段,它需要有一个锚点,你评价数据治理好与不好,你评价它本身是评价不出来的,揪自己头发是把自己拔高的,它有一个锚点,这个锚点是数据怎么样创造价值。我们今天讲数据要素,数据资产的时候,有一件事情没有被说清楚,这件事情就是到底数据是怎么创造价值的,内在的创造价值的链条和逻辑是什么?是不清楚的。刚讲数据要素的时候,是在10万高空的概念,然后就落在100米,从10万米到100米之间有巨大的应用黑箱。

我理解数据怎么创造价值呢?它的基本逻辑,首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终极目标,不管你做什么,最终目标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创新效率、管理的水平、制造的成本、安全性、可靠性等一系列方面,这是一个终极目标的第一步。

然后倒退回来,怎么样能够实现它的竞争的提升呢?背后在于一个企业如何优化你所面对的资源,或者说你的资源配置效率怎么提高。对乳制品企业来说,有很多奶牛,有工人、设备、仓储、研发中心、品牌、渠道,所有的这些都是你的资源。今天所有企业要思考的问题是我的这些资源,如何比我的竞争对手,比我自己的过去,资源优化效率更高。

怎么样才能优化你的资源配置效率呢?第三个环节就是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是怎么提高的,这个提高的核心就是数据怎么发挥价值,就是一种决策,数据能干什么呢?数据最大的价值在于决策,你能够把正确的数据,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传递给正确的人和机器,正确方式就是资源优化配置效率的最大化,这就是数据在这里面支持着你的决策。

再向前,正确的数据,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方式。什么叫正确?什么不正确?

取决于两个条件,一个是采集数据的全面性、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数据应该具备这样的一个特质。第二,你背后的所有算法、模型、软件是科学的,因为这里面涉及到机器设备、工艺参数、管理流程,所有软件是基于一个规律认知,规律认识错了,肯定是跟目标背道而驰,数据及时全面准确。

另一个是算法科学。要实现它们需要大量的机器设备等很多数据。如果把这个链条打通,是一环套一环,最终才能实现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数据治理只是实现这个链条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的毛点是资源优化配置效率的提高所带来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解答。



安筱鹏,阿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执委,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任规划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安筱鹏博士先后就职于大学、研究院所和中央部委,曾就职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电子信息司、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

安筱鹏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信息产业及信息化领域的技术、产业研究和公共政策制定工作,近年来参与了多项国家信息产业及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的研究制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