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旗帜动态> 学术研究 >公方彬:学雷锋做好事说还是不说?

公方彬:学雷锋做好事说还是不说?

  时间: 2023-03-15      840     分享:

依照我理解的慈善原理(“五伦”道德与“六伦”道德抑或陌生人道德相比较),特别是着眼于修身养性,提升精神境界,以不说为佳。

但是,我还是说了!

《北京晚报》筹划“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60周年”专版,把我列为采访对象。我告诉记者,自己助学(不限于助学)已经持续41年,拿出了300万元左右的资金,在10个地方的中小学中资助千名左右的学生读书,考上大学六七百人,有的已经成长为中国顶尖大学的正教授,国家重点培养的科学家。目前资助活动稳定在3地6所学校120名学生。

把一堆不那么精准的数字罗列在一起意味着数字不是太重要(两个“左右”是因未核准)。对我来讲,脱离开理念数字说明的东西不多。

1、曾经因“说还是不说”倍受困扰,此次接受《北京晚报》记者采访很自然,除了8年前接受过该报专访,属于旧话重提。还有一个观点让我释然,很多年前央视记者对话卢安克,这位在广西山区支教10年的德国青年就曾借曼德拉的话表明接受采访的原因。

“如果因为怕别人看到就不做自己觉得该做的事情,把它隐藏起来,那就等于说谁都不能做这个事情。如果自己把它做出来让别人看到,那就等于说谁都可以这样做,然后很多人都会这样做。 ”

2、2008年自军事科学院调入国防大学,有几次学校试图就此事进行宣传,比如申报全国道德模范,甚至政治部主要领导电话做工作,我坚辞不受。一年前大学机关的同志又一次联系想做点宣传,我再次婉拒。

为什么?举凡有组织的典型宣传,接踵而至的往往是荣誉甚至是利益,这往往成为一些人质疑出发点的诱因。人生阅历已经将我锤炼到荣辱不惊的程度,或者说没有何种荣誉能够改变我的生活轨迹和人生道路,今天助学充其量是我思想道路上的附属品,起到支持信仰信念道德价值观研究的作用,其不能也不应喧宾夺主。

此外,还有一些叠加因素。早年有位听我作“人生十个修养”报告的学生在网上发帖,“希望你永远展现最亮丽的一面,不要让关心热爱你的人失望”(真正富于感染力的话不便晒出)。当时看了他写的那段话很受感动,竟然自己在一些人的心目还有那么重分量。我非圣贤,自不纯净,但愿意往好处努力,争取越接近人生终点越发纯洁而美好。

3、我不想渲染此事,但也不刻意掩遮,在许多场合我也是自豪地谈论此事,但这与接受宣传区别很大,主要是自己说出来不带功利,只有充实感和价值感,再者也支撑我的思想观点。

长期以来我在国家机关、省市、高校和社会上作报告数以千场次,其中最受欢迎的主题报告是《我们不能没有信仰》,最后十分钟便是讲自己的信仰,佐证便是3次走上战场与持续助学数十年。许多人说因为有了最后十分钟,才坐实了前面两三个小时的“大话”、“抽象话”。

4、资助学生主动力因时间或阶段有所不同,早期是纯朴回报,成为“典型”后认定有责任和义务,再后来成为自己信仰信念和道德价值观的组成部分。

只是比较助学朴素情感,今不如惜。随着经济条件改善,助学力度也在加大,但投入精力远非从前。早期每个学期都要写一封长公开信(写信总字数达20万字以上),分别发给学生,只是给近百名学生签信件、到邮局填写汇款单,一次要用时小半天,这还是邮局工作人员熟悉我的行为后的特别照顾。收到学生来信千余封,每封信都要阅读,并选择典型事例观点于公开信中,以至于能把所有受助学生的名字叫出来。而今力不从心,只能通过六所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代劳。

我不认为资助行为对学生成长起多大作用,没有我的资助他们仍然会成长起来,但有了我的伴陪,他们的内心世界会更加温暖。

5、儿子儿媳曾提出,他们对物质享受的欲望不是特别强烈,也想做些资助学生读书的事,让我给他们推荐人选。我对他们说,如果你们是一时性起做些有益于社会的事,可以自己寻找,如果作为人生修养的方式,并决心永续进行,我可以在资助学生的几个学校帮助遴选。

我已经有了40多年的助学经历,如果儿子儿媳在我作古后仍然继续下去,并且传到孙辈,百年下来就形成家风家教乃至精神血脉,当精神血脉与血缘传承相结合,便化作不可多得的财富。

“衣食足而知荣辱”,慈善进行时。通过我介绍出去的受助对象已达百人之多,前不久邻居姑娘请我帮助,她要资助两名今年高考入学者的四年学习,预计要拿出近5万元。

6、公益不应当是别人推动自己去做,而应自己想做,而且其意义价值显而易见。

一个人经常坚守道德且起于内心,就不会随波逐流,还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比如,职业生涯中我其实也面临许多诱惑,一些在很多人那里可望而不可求的东西,对我来讲其实唾手可得,只要遵循某些游戏规则,我没有追逐或者自我放弃。

因为,一个人精神道路上有一个容忍度或临界点,处于这个状态之时,哪怕往前迈出一小步,既有的精神世界和价值系统就会崩盘。有些物化的东西和精神追求天生有冲突,达到一定程度必须鱼与熊掌取其一,否则二者皆失。

因助学而保证走正道,内心充满阳光,这是我人生重要选择也是重大收获!




公方彬国防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正师职研究员,大校军衔,人民大学客座教授、顾问。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全军统评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专家,第十届全国青联常委、社会科学委员会主任,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长、正师职研究员。公方彬还担任了第十届全国青联常委、社科界别委员会主任委员,担任了总参、总后、总装、海军、空军、武警、公安系统等十多所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兼职教授、顾问,是团中央等九部委聘请的"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