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旗帜动态> 学术研究 >胡月星:正确把握和引导换届前后干部心态

胡月星:正确把握和引导换届前后干部心态

  时间: 2021-11-07      660     分享: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领导科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月星发表了题为《正确把握和引导换届前后干部心态》的文章

做好地方各级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是当前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换届工作是否取得成功、获得干部群众的支持拥护,需要纪律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更需要领导干部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领导干部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顺利开展换届选举工作,如期圆满完成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营造政通人和、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确保换届年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

一、换届过程需要领导干部保持积极健康心态 

积极心理学研究认为,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主动积极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专业精神、知难而上的信心勇气、矢志不移的奋斗追求等是组织与个人取得成就或成功的根本所在。热情、支持、信任、参与、欣赏、爱戴等这些积极情绪不仅让人心理感觉好,还能扩展视野、开阔胸怀,融洽人际关系,提高创造性,这种情绪状态就是积极心态。而妒忌、仇视、焦虑、担忧、埋怨、愤怒等负面情绪状态就是消极心态。消极心态会造成心理危机,诱发种种心理疾病。在换届前,有的干部积极热情,主动参与,满怀信心,充满期待,有的干部却百般愁绪,压抑痛苦,忐忑不安,陷入紧张困扰中难以自拔。对于每一个干部来讲,怀揣梦想,干事创业,希望得到提拔重用,获得更多的表现和成就,这种心理愿望是普遍存在的。但要实现愿望,可能会经受各种各样的曲折反复,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荣誉观。既要沉下心来做事,更要愉快开心生活。应该认识到,爱岗敬业,坚守忍耐,脚踏实地,这是正确对待事业和工作的心理基础。无论换届前后,都要使自己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换届伊始,当看到群众支持信赖的干部被组织任命,接过前任手中的“接力棒”,应当感到欣慰和高兴,对其给予美好的祝愿。怀有这样的良好心态,不仅能够增进团结,对即将走马上任的干部也是一种激励。如果只看到主席台上他人的选票,没有看到他们履职岁月经受的种种考验和磨难,稍微有点不如意,便感到郁郁寡欢,徒增挫败感,只能说明自己的心理已处于消极状态。消极心态是减力的,会耗损精神斗志,影响自己的工作生活乃至同事之间的团结合作。为此,拥有健康积极心态,对于进一步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维护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是非常重要的。

二、换届当中领导干部的消极心态及其表现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外界刺激的反应。这种反应表现在认知、态度、行为、情感等心理活动的各个层面。关注或漠视、热情或冷淡、参与或拒绝、高兴或忧伤等都是这种反应的具体表现特征。换届前后我们也不难发现,有的干部行动积极,有的观望冷淡;有的心境明朗,有的愁苦忧伤。应当强调的是,在换届中广大干部参与的积极性普遍高涨,热情关注,团结协作,理解信任,地方换届中的政治心理是积极向上的,党中央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力度不断加强,对于地方换届工作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但从心态体验上而言,由于一些干部心理准备欠佳,自我认知失调,对利益得失看得较重,自身修养不足,对于个人的进退留转还存在许多心理困惑或矛盾需要纾解。当下,换届中的消极心态及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焦虑烦躁困扰。心理学研究认为,当个人面对生活中的重要变故,尤其是面对不确定性的结果时,总会产生不安感,甚至紧张焦虑。紧张焦虑与结果的难把握或目标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对结果的担忧越多,焦虑感就越强。此外,焦虑还与需求动机水平有关。追求动机越强烈,焦虑紧张感就越明显。换届选举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处于换届中的干部感受更加直接。每个干部都有施展才能的政治抱负,让他们面对组织召唤表现得超脱漠然,也不合情理。成就动机的驱使和对选举结果的“不确定状态”,会造成换届过程中个人的焦虑紧张。这种紧张焦虑心理持续加重,时间久了会加重心理负荷,影响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是由攀比导致的心理失衡。攀比导致的心理失衡在本质上是心理期望过高,自身能力相对不足以及认知水平不高引起的。心理学认为,攀比源于人们内心中追求虚荣的本性。攀比心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它可以激发斗志,焕发朝气,激发潜能,促使人奋发向上,成为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动力。从消极的方面来看,它会膨胀人的虚荣和欲望,造成心理严重失衡,产生种种心理不适感。换届选举中的一些违纪违规行为,多是攀比心态诱发的心理失衡造成的。严重的攀比心理会降低判断力,使人失去理性思维,在选举中不能正确面对自己和组织。由攀比产生的埋怨、失落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影响领导班子的团结稳定。古人云,“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消解换届选举前后的攀比之风,是净化官场政治生态、提振干部精气神的重要内容。

三是孤独冷漠苦闷。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之所以会产生孤独感,是因为社会情感支持的缺失。依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满足了生存的基本需求后,会进一步产生对爱与归属感的需求。当这种归属感缺失时,孤独感也就油然而生了。换届选举需要亲情力量的关爱支持,需要满足归属感。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会产生强烈的孤独苦闷心理,在于自己的主张或心愿不被理解,无法找到合适的表达机会,只好憋在心里。孤独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心理压抑和情感冷漠。其主要原因有四方面。一是存在严重的心理封闭。个别干部过于担心自己的言行会影响选举结果,不敢接触他人,不敢做事,生怕会出现差错。二是过于拘谨严肃,内心负荷太重。关注外界的形势变化,但不轻易表态,绝不发表自己的主张,就连平常热情健谈者此时也变得沉默寡言了。三是敏感多疑。对自我形象过于关注,对上级领导的言行更加敏感,尤其是作为候选人特别关注网络媒体评论,一旦有风吹草动,心绪不安,紧张失眠。四是无端埋怨。换届结果没能如愿,便无端怀疑他人,埋怨世道不公,变得消沉冷漠。应当看到,换届选举是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个人生活的全部内容。领导干部要以平和理性的心态看待换届中的个人得失,以豁达宽广的胸怀看待人生的起起落落。要善于倾诉交流,积极沟通合作,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四是妒忌心态加重。妒忌是一种对他人的成功产生的怨恨、恐惧和忧虑的负面情绪,是一种扭曲的、不健康的心理现象。换届选举中,妒忌的对象往往是换届前后他人所获得的荣誉、职位和选举结果。妒忌轻则表现为紧张恐惧、烦躁不宁;重则表现为拒绝、仇视、攻击、伤害等心理障碍。换届中出现的嫉妒心理,对领导班子团结合作、对部门开展工作、对干部事业前途都影响巨大。为此,应加强对领导干部品德修养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升个人修养。领导干部要摆正位置,将心比心,客观看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许多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努力的比自己更多,付出的辛苦代价比自己更大。“胸前戴满鲜花的人,背后伤痕累累”就是这个道理。

三、引导换届前后干部心态,弘扬正气,激发心灵能量 

换届选举,是对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和政治人格的考验,也是对其健康心态的考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选拔培养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以积极的心态为党的事业恪尽职守,尽心尽力,奋勇前行。

激发心灵能量,需要涵养正气,提振“精气神”。激发心灵力量就是倡导内在力量,培育涵养正气。正气集中体现为“精气神”。干部的“精气神”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志气”。就是要树立远大目标,胸怀天下,要有一种跳起摸高、争先进位的豪气,击鼓奋进、乘势而上的胆气。二是“骨气”。骨气是缘于人格和尊严的一种坚贞气节,常表现为“为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的豪迈之气。如果“缺钙少气”,就谈不上骨气。三是“大气”。大气就是一种浩然正气。古人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个人的志向和担当,这就是心中有“大气”的集中体现。四是“和气”。和气就是亲和力。每一个领导干部应该把亲和力作为一种人格气质和魅力,让亲和力成为一种必备的品质。五是“底气”。领导干部的“底气”指的是推动事业发展的锐气、驾驭复杂局面的大气、团结带领群众的和气、促进自身完善的元气。底气来源于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积极的实践活动,来源于人民的支持拥戴,来源于群众满意度。

激发心灵能量,需要转换思维角度,提升自我认知力。良好的自我认知是心理成熟的标志。换届选举中,转换思维,客观看待和评价自己,具有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对于增进干部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一是调整姿态。调整姿态就是对标先进人物和优秀干部,见贤思齐,正视自己的差距不足,向换届中的先进人物和优秀干部学习,提升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消解埋怨失落心理。同时,要摆正位置,对标基层呼声,要把为民、忧民、惠民、爱民落实到工作中,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己任,增强自信心和荣誉感。二是转换位置。转换位置就是放弃固着心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一切变化。要积极面对未来,乐观自信,积极有为,奋勇前行。要注意观察外界环境要求,及时校正目标,不断地调整适应,增长领导智慧。三是转换角度。角度不同,心理感受也不同。换届选举中既要观察别人,更要体察自己,倾听心的呼唤,了解自己的心理需要和情绪情感,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保持大脑的清醒和冷静。同时,要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模糊党员干部角色,履行好承担的重要职责使命。

激发心灵能量,需要克服僵化心理,增强心理灵活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灵活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心理灵活性的对立面是心理僵化,即刻板、缺乏环境敏感性。心理僵化时,一旦人与周围环境的动态相互作用遭到破坏,反应往往会变得刻板化和不灵活。增强心理灵活性,需要做到“四个开”。一是看得开。看得开不是如何看淡,而是要放眼世界,看到远方。看得淡容易使人消沉,看得远则使人心情振奋。看得开需要眼界和胸怀。一个干部的成长如果只靠几次换届来说明自己的成功是远远不够的。换届提供的只是机遇和条件,但要使机遇条件变成现实中的业绩成就,需要脚踏实地,行稳致远。行得稳需要积累沉淀,走得远需要信念目标不动摇。要把换届得到的收获当作人生的宝贵财富,既要珍惜,更要善待。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生活中,虚心学习,谨慎从事,积极拼搏,交出一份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二是想得开。《道德经》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面对换届中的愿望难以实现时,试着用“甜柠檬”的自我安慰法。甜柠檬心理是指人在追求预期目标而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就百般提高现已实现的目标价值,从而达到心理平衡的现象。“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教授“文革”中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下放到宁夏平罗县“五七干校”劳动。这样的境遇,对别人来讲是场灾难,他却当成了调节身体、治疗长期困扰的失眠症的好机会。在集体劳动中,他抢着干重活、累活,几年下来,不仅治好了失眠顽症,身体也比以前强壮了许多。谈到那段经历时,周有光格外感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不要失望。”三是解得开。解得开就是方法好,路子多,能力强。解得开既需要借智,还需要借力。借智就是要利用知识的力量充实自己,从书本典籍中学习体会,从历史名人传记中获得启迪,从干部从政经历中得到鼓舞,还要善于从互联网中获得知识信息;借力就是要找身边的领导和同事朋友给予帮助指点,找心理专家提供咨询建议,必要时要找专业机构求助,以及时纾解各种心理困惑。四是悟得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政治领悟力的高度出发,纾解换届前后出现的心理压力和纠结困惑,增加心理灵活性,需要“悟得开”。一要领悟。深刻领悟换届选举对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要感悟。真切感受到中央纪委、中组部、国家监察委对换届纪律规定“十个严禁”的初衷,进一步增强自觉性和紧迫性。三要觉悟。不断加强个人修养,提升思想境界。换届选举不是为了满足个人利益,而是为了党的事业、人民的期待,要把换届当作人生的驿站,把自己的前途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紧融为一体,不辜负时代的召唤。四要体悟。真正把自己摆进去,不以官职大小论高低,而要以肩负的使命和作出的贡献看高低,不以成败论英雄,增强自我调适力。五要开悟。放下执念,洒脱自然,活在当下。只有悟得开,悟得透,想得明,看得远,才能真切体验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坦然与美妙。


胡月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领导科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领导科学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